工程小档案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部署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和广东省政府确定的第一批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12个试点项目之一。工程总投资61.54亿元,施工总工期66个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单项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航运及生态效益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水库总库容3.656亿立方米,调洪库容2.67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为100兆瓦。
工程效果图
工程船闸与10孔泄水闸
俯瞰高陂水利枢纽工程
过船船闸
项目前方管理营地
青山夹道,碧水悠悠。深秋时节,在广东省梅州市高陂镇,一处处白墙黛瓦的客家民居掩映在翠竹之间,如诗如画。上游5公里处的韩江上,一座巨大的水利枢纽正拔地而起,宛若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碧水之中。
“这就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广东省单项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在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广东省水利厅总工程师邝明勇说,前不久,经过上千个日夜奋战,这座惠及下游750万人民的“水利重器”已“面容初露”,顺利通过二期导流阶段验收。
瞄准2021年竣工的目标,高陂水利枢纽又一次迈入了建设新阶段。
世纪梦圆
韩江,广东省第二大江,粤东人民的母亲河。自古浇灌两岸田园,孕育了客家文化。但是,韩江也常因夏季降雨多且集中而引发洪涝灾害,困扰着两岸百姓。
“1300年前,她还叫‘恶溪’,后来韩愈到此治水兴农,百姓为感此恩而改称‘韩江’。”梅州市水务局局长陈海燕介绍说,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韩江流域规划报告》就提出在韩江干流中游兴建水库,解决下游防洪问题。在历次韩江流域规划和《韩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纲要》所确定的韩江下游及三角洲防洪工程体系中,高陂水利枢纽都是不可替代的工程和供水总体布局中的关键性工程。
2013年11月和2015年7月,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2015年10月13日,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的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正式启动,走上了为期6年的建设之路。
“工程建成后,通过上下游堤库结合,可将韩江下游地区的城市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至100年一遇,保护范围惠及揭阳、潮州、汕头约850平方公里625万人。”梅州市大埔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处主任刘震涛介绍,除防洪保安作用外,通过枢纽的调蓄作用,水资源将得到最优化利用,可提高韩江下游地区的供水保证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惠及人口约750万人,并可改善韩江干流的航运条件和上下游河道生态环境,为工农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撑。
半个世纪的梦想,数十载呕心沥血,这项造福粤东人民的重大水利工程终于圆梦开工。
精益求精
66个月的总工期内,每一项工程建设,每个环节衔接都有严格的时间安排表,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者们争分夺秒。
自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广东省水利厅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优势,派出以广东省水利厅领导为组长的专家组进驻施工现场直接指导工程建设;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工程作为“一号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大埔县政府主动作为,认真落实征地移民安置主体责任。在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所有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工程严格按照设计批复的主体工程时间节点要求顺利推进,至2018年12月初,累计完成投资30.66亿元,占工程概算总投资59.19亿元的51.80%,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703万立方米,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工。
2018年10月31日,广东省水利厅组织的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二期导流阶段验收,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正式进入二期建设阶段。
质量和安全是工程的生命线,也是工程顺利推进的基础和保障。建设单位充分认识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时刻将质量安全摆在工程建设的首要位置,严格落实项目法人主体责任和项目公司现场管理主体责任,加强监管督查,高标准控制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确保高质量推动工程建设。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管理,严把质量安全关,高质量抓好工程,全力打造一流工程、精品工程。
无论是大坝外部白墙灰瓦的客家风格,还是内部创新设计3个检修斜道,全部实现闸顶到胸墙底部闸门检修维护通道的纵横联通,方便运营维护人员安全通行,同时闸墩无外挂,简洁又美观;从100%独立第三方检测,到建管处、PPP项目公司、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等环环相扣的自查、检查、巡查举措……严格的管理检测措施、独具匠心的细节等在设计之初和建设之中,始终体现,随处可见。
“看不见的东西反而最重要,是决定性的,是基础。”刘震涛说。高陂水利枢纽“看不见”的部分质量如何?2018年9月28日,一期工程水下部分完成验收。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及关键部位单元工程共29个,全部评定优良,优良率100%。这就是新工艺铸就的高质量!
未来,高陂水利枢纽建设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以打造“韩江明珠 碧水高陂”精品工程为目标,争创“大禹奖”“鲁班奖”,力争按时保质完成工程建设,为实现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和发挥“两个重要窗口”作用作出积极贡献。
美丽蝶变
从2015年10月13日工程举行开工动员,到2018年10月31日船闸实船航行实验,时间过半,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也渐渐露出“面容”:左岸重力坝、船闸和10孔泄水闸等主要建筑物已完成;船闸完成实船航行试验,具备施工期通航条件;二期一段围堰合龙,实现二期导流……清清韩江水经一期工程泄水闸向下游奔流,距2021年以完整面貌与世人相见的约定越来越近。
“向前迈进的不仅仅是工期,还有理念。”邝明勇说,未来的高陂水利枢纽不仅是韩江流域的安全保障,还将努力成为生态典范、亮丽风景。
韩江流域,栖息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花鳗鲡,是典型的降河性洄游鱼类,每年10月从江河的上、中游移向下游,从河口入海,到远洋产卵,次年3月鳗苗从河口逆流而上,返回大陆淡水江河溪流中发育成长。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为避免阻断花鳗鲡正常洄游通道,并更好地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和濒危鱼类,在工程设计之初就已考虑在右岸预留一条鱼道,解决洄游通道问题,并作为工程主要建筑物的五大部分之一。目前,该鱼道的水上部分已施工,预计2020年建成。
此外,韩江流域还栖息有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鼋。为保护这种濒危动物,枢纽将在位于上游汀江和梅江交汇口附近的库区开展生态修复,改善适合鼋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
在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水利工程如何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同时,实现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促进河流健康发展,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各个环节得到落实,努力促进人水和谐,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内容和亮点。工程建成后,将改善库区沿线数十公里的生态环境和景观。
“要让高陂水利枢纽成为韩江上一道亮丽风景。”刘震涛说,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未来的枢纽工程将实现工程建设与景观建设结合,打造美丽库区,“等工程建成后,我们还要积极申报国家水利风景区。”
作为广东省第二大江、粤东人民的母亲河,韩江哺育了客潮文化、侨商文化,积淀了厚重的历史人文,梅州更有着“世界客都”的美誉。梅州市还考虑将来在这里建设韩江梅江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平台,通过水利工程,向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展示和讲述韩江流域的沧桑巨变。
创新亮点
积极探索重大水利工程建设PPP模式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为第一批国家层面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12宗试点项目之一。广东省及梅州市等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实行了准公益性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运营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既提高了政府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又充分发挥了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的积极性。努力探索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PPP水利建设广东模式。
创新水库移民安置机制,实行耕地长期补偿方式
创新性地将水库移民征地长期安置方式融入PPP方案中。根据库区实际情况和移民意愿,移民生产安置采取耕地长期补偿方式,即在工程建设区和水库淹没区范围内(移民安置点除外)征收的耕地(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按照被征地农民意愿,将耕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按一定比例一次性投入到枢纽电站的建设,在电站发电收入中按固定收益率提取回报逐年补偿给被征收耕地的村集体或承包户,直至枢纽功能停止及电站报废为止,从而实现了“迁得出、稳得住、有发展”的移民工作目标。
创新设计,改良工程获实用型专利认证
2018年5月,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的一项设计“一种弧形闸门闸墩优化”获得了实用型专利证书。
在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枢纽工程设计的工作人员发现了原本工程设计规划的一些欠缺。弧形闸门是重要的挡水和泄水建筑物,其安全对整个枢纽至关重要。为保障质量安全,也方便混凝土浇筑,该设计提出直接将金属构件垂直吊入预留空腔,避免从侧面拉进预留孔洞。这样极大地方便了金属构件的安装,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工程的复杂性。
“新型水闸纵向全贯通检修通道”设计已申请发明专利被受理
为建设好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两年多来,负责设计工作的设计代表处以“高标准、严要求、严管理”,创“双优文明工地”,打造“双优工程”,争创“大禹奖”“鲁班奖”为建设目标,通过优化相关结构,同时还创新设计出了一种“新型水闸纵向全贯通检修通道”的设计方案,目前该设计已申请发明专利被受理。
根据规划,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一二期原有闸孔数多达19个,按照原先的设计,检修通道采用外挂方式,经过改良,19个检查竖井改为3个检修斜道,连通了整个检修维护通道,实现了闸墩无外挂。这样的设计更方便检修,也方便运营维护人员安全通行,同时也更简洁、美观、安全。
来源:中国水利报2018年12月18日
记者:赵洪涛 轩玮 邹锦华 胡政韵